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59 点击次数:94
上篇讲了符水并非只是纸灰和水,主要是符上的咒语和符的落款起作用,符上的咒语就是写的内容,也就是用这张符要干什么,而落款就是这是谁的旨意。一般降服小妖小怪或小病小灾是没有落款的。
正如热心网友留言说:符乃神佛之法令驱邪通百脉,故能用符水治病!
图片
说符水,也许离人们都很远,虽然神奇,但并不是人们能轻易得到的,因此,还是来看看人们熟知的:六味地黄丸:
说起六味地黄丸,一般中老年人都再熟悉不过了,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常服,是用来补肾的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六味地黄丸刚开始是钱乙用来给小孩治病的良药,现在谁敢让小孩子吃这个。很多人都认为六味地黄丸是钱乙研制的,其实,是医圣张仲景研发的药方。
六味地黄丸是中成药,不用煎熬,直接服用,方便。一般来说,丸药功效慢,需要长期服用才会见效;汤药治病见效快,因此,在这里把六味地黄煎汤的配方提供给大家:
茯苓二钱、泽泻二钱、牡丹皮二钱、山药二钱、山茱萸三钱、熟地五钱
配方中,熟地是君药,也就是主药,就像一个国家的君主一样,其它五种则是臣、使。
熟地的功用主要是滋阴生肾水;茯苓和泽泻主要功用是去肾中之湿;山药的主要功用是起分配作用;山茱萸的主要功用是为熟地提供一个酸的环境;牡丹皮的主要功用是调和以上五种药,使六味地黄汤的药性不热也不寒。
下面具体讲解一下:
熟地真正的是生真阴之气,真阴之气能快速生真阴之水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形生有形急速,有形生无形功缓,但熟地又腻滞,因此,需要山茱萸前来辅助;
山茱萸本身就能补肾水,还能涩精。但山茱萸过酸,必得熟地之甘,也就是说,山茱萸和熟地互相资助后,把山茱萸和熟地生肾水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。泽泻和茯苓去湿,相当于泻水,又怕把真水给泻了,故用山茱萸以涩之,于是,就会出现泻不会全泻,利也不会全利,只泻邪,不泻正;
现在人都认为泽泻的功用是去湿,利水,其实,泽泻也能泻肾中的邪火,肾中有邪火,那么,真火就不能生,这就导致真水不能生,因为真火和真水是互生的,这是泽泻在六味地黄汤中的妙用:泻邪火和泻邪水;
很多人认为茯苓用在六味地黄汤中是用来健脾的,其实,茯苓在六味地黄汤中的作用是用来泻肾中邪水的,并且茯苓还能通肾中之火,起到宣化作用。
很多人会有疑问,茯苓和泽泻都是去湿利水,用一个不就得了,干嘛要用两个?
其实茯苓是补中有泻,而泽泻是是泻中有补,茯苓和泽泻通用,才会出现:泻不至于大泻,补不至于大补。
山药不但能健脾开胃,而且也能直接补肾水,但山药在六味地黄汤中的主要作用是把肾水合理地分给五脏。众所周知:五脏皆能生火,但只有肾能生水,因此,五脏都要肾水以滋阴。喝了六味地黄汤,肾水有了,全靠山药来给五脏分配肾水;
图片
牡丹皮能凉骨蒸之热,肾能生骨髓,因此,很多人认为六味地黄汤中加牡丹皮的作用就是凉骨中之髓,其实不然,一般补阴的药物都偏寒,而肾水过寒不生,过热也不生,因此,就需要有一种能够调和寒热的药物存在,那就是牡丹皮,正是由于牡丹皮的功效,才让六味地黄汤不热不寒,刚刚好。
别看八味地黄汤只是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味药材,但各药所起的作用却完全不同,这是什么原因呢?欲知后事如何,请看下篇。
请持续关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